咨询热线: 0551-62887199
——安徽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六安市叶集区小堰水库泄水设施施工 蒋素清 摄
(本报记者 吴晓珺 通讯员 王辉)“以前进入5月,只要一下大雨,我就害怕,时不时会去水库大坝上看看情况,生怕水库大坝会垮塌。现在好了,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不漏水了,进入汛期也不害怕了。”住在广德口水库下游的吴老伯激动地说道。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广德口水库2021年实施除险加固,实施了下游贴坡排水、坝顶道路、右坝肩及溢洪道帷幕灌浆等工程。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水库防洪、调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了下游1.4万亩农田的灌溉。
目前,安徽共注册登记小型水库5368座,总库容约28.8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近年来通过实施多轮次、大规模的除险加固建设,全省小型水库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发挥了重要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功能,2021年度实施的25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于2022年汛前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进度 有效转化财政投资
安徽省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列入省政府《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实施方案》,作为重点水利工程,推动建设进度。省水利厅对已鉴定的病险水库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督促有关市县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前期工作成熟的病险水库加快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加强进度管理,督促有关市县压实项目法人主体责任,优化施工组织,配足建设力量,抢抓工程施工黄金期,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利稳投资作用。
目前,安徽省2021年度实施的25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62966万元,超额完成计划投资任务;2022年安排实施的16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资金计划已下达,167座水库全部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工作,80座水库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批,11座水库已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835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3.4%,年底前确保完成主体工程的80%以上。
强化顶层设计 明确除险加固思路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印发后,省长王清宪、分管副省长张曙光分别就抓好贯彻落实做出批示要求,省水利厅主动商请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制定并经省政府同意后印发了《安徽省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方案》,明确了全省水库安全管理的总体思路。首先是以水库“三大件”(大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为主体,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其次是以管理房、上坝道路、安全监测等为重点,努力提升管理设施水平;第三是以专业化、集约化为目标,改革创新水库运行管护体制机制,逐步实现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常态化。
同时,省水利厅编制了《安徽省“十四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规划到2025年年末全省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约730余座。
坚持政府主导 落实除险加固投资
安徽省“十四五”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实行单座定额控制、县级总体平衡。除已纳入中央财政补助支持范围的水库外,其余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按照小(1)型每座500万元、小(2)型每座190万元的定额标准,省财政补助50%,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保障建设需求。
安徽省水利厅先后组织召开全省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座谈会,举办培训班,通过集中解读政策文件、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方式,明确相关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各地落实地方政府除险加固责任。2021年,合肥市结合“三达标一美丽”建设项目,安排市、县级财政资金2866万元,实施了3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强化质量监管 保障除险加固效益
按照水利部有关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利厅从大坝安全鉴定、初步设计编制审批、项目法人组建、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竣工验收等方面全面规范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除险加固工作责任制。
2021年,全省1912座水库大坝完成安全鉴定。省水利厅对所有鉴定为“三类坝”的小型水库进行成果复核,对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进行抽查复审,切实查明水库病险隐患并提高除险加固针对性。同时,派出工作组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加快工作进展和建设质量监管。
今年入汛以来,安徽省部分地区遭遇了多轮强降雨,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库全面解决了防洪标准低、泄洪能力不足、结构不稳定、渗流不安全等问题,恢复了调洪库容45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940万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防洪保安作用,有效保障了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转自安徽省水利厅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07-12